科研工作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药食同源特色产业创新教师团队简介
2024-10-14 15:46  

药食同源特色产业创新教师团队

一、团队简介

菏泽学院药食同源特色产业创新教师团队集聚食品科学营养学与生物技术等多领域精英,聚焦食药同源产业领域,以传承与创新为双翼,深耕药食同源文化精髓,开展食药资源食品产业化、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

团队现有成员11人,由赵贵红教授领衔,其中教授3人,博士8人,获批2023年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践行“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培养高素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实践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既懂药又通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团队跨界融合,服务地方,将传统药食智慧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探索更多食药同源“新奥妙”、形成更多健康“新模式”,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创新驱动,研发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以特色产业助推食药同源健康新赛道,取得食药同源发展新成效,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为药食同源特色产业注入新活力,引领行业向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迈进。

二、团队成员简介

(一)赵贵红

 

赵贵红,教授,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科技部现代食品评审专家,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山东省高校第三批黄大年式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植物基蛋白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主任,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特色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山东省教育厅校园食品安全专家,山东大树集团首席科学家,菏泽学院十大师德标兵,菏泽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

近年来,作为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获批省级以上项目6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山东省重大研发等省级项目5项,其他市厅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5项。带领团队与企业开展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到账经费400余万元,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EISCI论文8篇。在科研方面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林业厅优秀成果奖1项,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多项

(二)田给林

 

田给林,山西太谷县人,1978年8月生,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教师,博士,教授,亚洲化感协会会员,菏泽学院牡丹研究院核心研究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博士后,山东大树达孚特膳食品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主要研究方向有:牡丹食品综合开发利用、功能食品及食品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品质控制等。近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菏泽学院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以第一或核心作者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前主要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实验教学。

(三)陈凤真

 

陈凤真,博士,教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山东省高等学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分方向主持。主要研究方向有:牡丹食品综合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及功能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已研究的功能物质为多糖、多酚、黄酮及果胶的高效制备及功能性研究,并研发了相关功能产品如多糖、果胶类功能食品、黄酮功能食品。近年主持山东省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省市校级项目8项、菏泽市重点实验室、菏泽市技术创新中心及菏泽市工程中心负责人,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指导大创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奖励竞赛10余项,其中国家三等奖1项,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教学方面,主要承担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食品化学》、《畜产品加工学》、《食品安全性评价》及学生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年度课时量达到300余学时。

(四)梁新排

 

梁新排,副教授,菏泽市营养学会会员,山东省政府采购专家库成员。1966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食品科学专业。先后承担《粮油加工学》、《食品机械与设备》、《果蔬贮藏与加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教学,在《Agric Res》《现代食品科技》《林业世界》《中国果菜》《食品界》《希望月报》《菏泽学院学报》《食品测量与表征》《中国食品》等期刊发表和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独立或第一作者4篇),参与一项发明专利,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市级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五)宋慧波

 

宋慧波,博士,讲师、工程师,中共党员。山东省植物基蛋白技术创新中心、鲁西南特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生理和功能性食品。先后主持横向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其它级别的课题多项。指导学生获省级竞赛奖项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实验教材1部。获市厅级奖励多项。教学方面,主要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软饮料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及学生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年度课时量达到380学时。

(六)王波

 

王波,硕士,讲师,毕业与沈阳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菏泽市重点实验室、菏泽市技术创新中心及菏泽市工程中心成员,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等研究,主持完成省重点研发子项目一项,参与省市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菏泽市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先后承担《工程图学》、《食品工程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理论与实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大学生国创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多次获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七)刘建

 

刘建,博士,菏泽天鸿果蔬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并多年从事茶叶、果蔬等食品的营养、功能及质量控制研究。主持2021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项,2021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二和四参与单位负责人,主持校企合作项目2项,主持菏泽学院博士基金1项。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食品加工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级优秀指导老师。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同时,参与《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特色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个项目和平台的申报,骨干成员。

(八)隋苗苗

 

隋苗苗,博士研究生,讲师,国家公派留学、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MEXT)博士奖学金获得者。20136月获得延边大学工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20156月获得延边大学农业硕士学位,20223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2210月加入到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任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解析、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功能鉴定等。参与完成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3篇,北大核心论文2篇。

(九)尚朝杰

 

尚朝杰(1988-),男,河南林州人,国家公派留学归国博士,讲师。2021年3月毕业于东京海洋大学,应用生命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22年12月入职菏泽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果蔬及其副产物中三萜类成分的生理活性及机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果蔬精深加工、农副产品的资源开发、功能食品及传统食品开发。目前,任教《粮油加工学》、《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

(十)岳凤玲

 

岳凤玲,工学博士,讲师,2010-2014年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学学士;2014-2017年就读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19-2023年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238月入职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适配体筛选和识别机制研究,以及基于适配体识别的食品中抗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在《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Biosensors》《Cereal Chemistry》《食品与机械》发表了5篇论文,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

(十一)姜丽君

 

姜丽君,博士,山东菏泽人,于2024年6月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于2024年9月入职于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主要研究方向:蛋白质及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改性机制及应用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缓释微粒和可食用膜的制备、性能表征及缓释机制研究。


关闭窗口